- ·上一篇文章:中国2019年将抓好制定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
- ·下一篇文章:香港法院对非法“占中”策划组织者判刑
国产纪录片的“冰与火”:爆款票房高,多数不卖座
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4日电(袁秀月)国产纪录片迎来春天了吗?从各种数据上看,好像有这种迹象。
近日发布的《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8年共有16部国产纪录片上映,累计票房5.26亿。去年大火的纪录片《风味人间》,线上播放量超过10亿。自2009年以来,纪录片产业规模增长了10倍有余。
但另一方面,纪录片依靠爆款拉动的现状还没变,多数纪录电影的票房惨淡,陷入高口碑低票房的魔咒。
《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》
十年前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开始主持编写《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》,又被业内成为“蓝皮书”。那时,纪录片行业正处于非常低迷的时期,业内人士聚在一起都互相安慰——“虽然我们不赚钱,但是我们有文化”。2011年,中央电视台成立播出纪录片的专业频道,即CCTV9。
2012年,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现象级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诞生,纪录片行业似乎迎来某种转机。
之后,互联网开始在纪录片领域发力。直到2017年,纪录片《二十二》在院线上映,意外成为爆款,取得超过1亿的票房。
这十年,是中国纪录片成长的十年。根据蓝皮书课题组10年来的统计观察,纪录片生产投入和生产总值均逐年增长。2009以来,中国累计出品纪录电影286部,而纪录片产业规模10年间也增长了10倍有余。
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海报
2018年,仍然是国产纪录片增长的一年。根据课题组保守的不完全统计,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6.02亿元,同比增长16.4%。生产总值为64.45亿元,同比增长接近7%。
过去的一年同样也是国产纪录片变革和调整的一年。2018年,国产纪录电影57部,其中,超过70%由民营公司出品。2018年院校上映的16部纪录电影中,半数以上是社会现实题材。
《出山记》《地层深处》《四个春天》《自行车与旧电钢》《生活万岁》《大三儿》《一百年很长吗》等国产纪录片涌入电影院,累计票房5.26亿。
不过,多数国产纪录片的票房成绩仍不容乐观,除爆款外,很多都存在高口碑低票房的情况。
《生活万岁》海报
电视纪录片也出现新趋势,2018年,中国电视频道共播出纪录片近7万小时,首播节目总量2.2万小时。纪录片栏目小幅萎缩,行业资源进一步向精品项目集中。地方专业纪录频道面临发展瓶颈,市场动力不足。
新媒体也开始挑战传统电视的地位,各大视频网站都在纪录片上加大内容投入,成为仅次于电视的投资方,为纪录片带来不少年轻观众。网络纪录片爆款频出,如《风味人间》《人生一串》等。
工业型纪录片不断成熟,品牌运作渐趋完善,新品牌陆续诞生,如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《风味人间》等,纪录片品牌价值逐步呈现。
《四个春天》海报
有机遇就有挑战,很多人认为,国产纪录片的春天就快要来了。不过,张同道对中新网记者说,他不是很认同这些概念,他觉得要看到行业一步一步往前走,这才是最关键的。
他说,国产纪录电影票房确实存在不均衡的现象,但纪录片是有空间的,如果没有,是我们没做出来。
新媒体的平台新,但人却并不全是“新人”。很多视频网站纪录片的从业者都是从传统电视媒体走出来的。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副总监史岩认为,纪录片发展的核心还在于头部的内容。
而很多视频网站缺的正是生产优质内容的纪录片团队,他们也正往这方面发力,比如跟专业团队合作,挖专业人才等等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总导演陈晓卿从央视离职后,在腾讯视频任职,做的第一个纪录片就是《风味人间》。
《风味人间》海报
在商业的运作下,《风味人间》早已形成了品牌矩阵。不过,陈晓卿不太喜欢品牌这个词,他称自己只是个手艺人。在他看来,所有餐饮品牌的东西都不是最好吃的。有的品牌会讲述很好的故事,但并不好吃。
所以他认为,不要用商业营销的东西来影响节目内容,靠拍美食节目给电商增加多少营业额,也并不是他们要做的。
他并非排斥工业化,但他认为,比品牌更重要的是价值观。拍美食纪录片,除了要表现这个东西好吃外,还要传达每种食物背后蕴含的人类文化的多样性。
不过,从传统媒体到视频网站,新的平台也给陈晓卿带来了新的变化。为了争取年轻的观众,《风味人间》在拍之前就做了观众画像。播出时,也会根据播放数据和弹幕调整下期内容,为此他们将创作的过程推迟到了节目播出之前。
而在创作态度上,陈晓卿认为,做商业纪录片的态度是非常谦恭的,这需要创作者克服高傲感。
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?靠炒作就能让一个片子火吗?陈晓卿并不这么认为,在他看来,互联网对优秀纪录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,好的片子找都找不到。
张同道则认为,国产纪录片的未来,一定是在新媒体上。而从电影、电视到新媒体,变的是传播形式,不变的是核心内容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