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在线   
当前位置:合肥在线文化艺术戏剧歌舞
日期:2019-04-20 13:46:30  来源:本站整理

舞蹈完美融合非遗 民族舞剧《醒·狮》让年轻人爱上醒狮

 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(记者 应妮)大型民族舞剧《醒·狮》18日、19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。这部中国首个以“广东醒狮”为主题的大型原创作品,由广州歌舞剧院历时五年倾力打造,完美将传统非遗文化和现代舞台艺术相融合,让年轻人“因为《醒·狮》爱上醒狮”。


头戴大头佛、手持葵扇的“引狮人”造型正是南狮中的特有传统 刘海栋 摄

  《醒·狮》故事源起广州三元里村。1841年5月,在广州城北诸炮台被攻陷后,南粤儿女在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亮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刚强,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。创排期间,主创团队多次到三元里村、陈家祠、佛山祖庙等地深入采风,充分了解岭南历史文化、民间传统舞蹈、醒狮、南拳的精髓。

  2006年,广东醒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事实上,该剧几乎所有的舞蹈设计都有文化“出处”,主创把南狮、南拳、蔡李佛拳、大头佛、英歌舞、岭南曲风、广东狮鼓、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,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,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,将南拳马步和广东醒狮特有的腾、挪、闪、扑、回旋、飞跃等技巧融入舞蹈语言,大开大合,刚柔相济,使整部舞剧呈现出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。


《醒·狮》 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,第四幕的群狮舞数量达至11头 刘海栋 摄

  例如,舞剧中大量出现长凳舞蹈元素,来自于醒狮和南拳练功所用狮凳;茶馆一段“扣指舞”则来自广东茶桌上的扣指礼仪;一段长棍变短棍的舞蹈则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非遗舞蹈“英歌舞”;而剧中女主角头戴大头佛、手持葵扇化作“引狮人”的造型,也正是南狮中的特有传统。此外,广东非遗木鱼说唱等传统艺术也都融入其中。

  该剧更邀请广东醒狮非遗传承人赵伟斌、全国武术冠军马小斌、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黎婉珍等大咖坐镇,力求创作有根可寻、有史可依。不少年轻观众“二刷”、“三刷”,称“因为《醒·狮》爱上醒狮”。

  此次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版本,是《醒·狮》第二轮修改提高后的首次公演。在修改方面,该剧总导演、广州歌舞剧院院长史前进介绍,第四幕群狮起舞,之前仅用一头完整的白金全狮,修改后群狮数量增加至11头,对于舞蹈演员来说也是对专业度和默契度的一个极大挑战,在视觉呈现上也给观众双倍的震撼。

  同时,该剧在舞台上解构极具形式的狮头龙骨,引导观众透过炫丽华彩的狮头,看到那一条条细韧的竹条。这种方式打破了观众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,也进而建立新的视觉样式。

  据悉,《醒·狮》曾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“荷花奖”舞剧奖,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,今年5月还将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竞逐第十六届文华奖。(完)

Tags:

作者:Admin
友情连接
Copyright © 2012-2022 hf.zkcity.com 合肥在线. All Rights Reserved .